市政协宝兴委员学习活动小组:
贵单位在市政协五届第三次会议提出的《关于大力发展大熊猫生态研学 助力“一地”出彩的建议》(第147号提案)收悉。提案对我市研学旅游发展的基本现状、核心优势进行了系统梳理,对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进行了客观分析,提出的对策建议有很强的指导性、针对性和可操作性。我们将在工作中持续推进,分步实施。现综合会办单位的办理意见,就提案中涉及的相关事项答复如下。
一、关于全面建立研学体系相关建议
(一)建立研学旅游协调机制
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研学旅游工作,市政府主要领导就研学工作作了相关安排。市政府于4月2日召开专题会,专题研究研学旅游工作。按照专题会议精神,为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,形成各司其职、高效有力的研学工作机制,我市制定了《雅安市研学旅游工作协调专班组建方案》,成立全市研学旅游工作协调专班,统筹推进研学旅游工作。协调专班由分管教育、文旅的市政府领导任双组长,市政府联系副秘书长、市教育局、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,应急管理、公安、卫生健康委等相关市级部门和各县(区)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成员,该工作机制进一步明晰了部门责任分工,为推动我市研学旅游快速有序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。县级层面,县(区)结合实际,建立了相应工作机制。天全县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生态研学工作领导小组,加大对生态研学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,定期研究相关事项,协调解决实际问题。
(二)编制研学旅游专章规划
2024年4月1日,市政府正式印发《雅安市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规划》,将建设“中国大熊猫文化研学第一市”作为规划“1+3”总体定位的组成部分,提出构建大体验、大研学、大度假三大世界级产品,明确以“1869世界大熊猫源”为核心IP,构建大熊猫“科研+体验+守护+溯源+和谐+探秘+放归”的“1+1+5”研学课题体系。宝兴县依托大熊猫文化资源和品牌优势,研究制定《宝兴县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溯源目的地实施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及重点任务工作清单。编制《1869世界熊猫源沿线景观提升方案》《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展陈方案》,确保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更具科学性、前瞻性、创新性。下一步,市、县将坚持规划引领和“一盘棋思维”,因地制宜构建差异化、特色化的大熊猫主题研学产品体系。
(三)出台研学旅游扶持政策
市级层面,市委办、市政府办于2024年4月8日联合印发《大力推动文旅兴市的实施意见》,明确鼓励和支持研学旅行发展,并出台具体激励政策。对成功新获评的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、省级研学旅行实践营地、省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,给予一次性奖补50万元、30万元、20万元。对全年组织接待研学旅行人数排名前3位且累计3万人次以上的研学机构分别给予10万元、8万元、5万元奖励。对获全省研学旅行指导师技能大赛一、二、三等奖的个人分别给予2万元、1万元、0.5万元奖励。县级层面,宝兴县、天全县均结合实际,出台相应激励政策,鼓励研学旅游发展。其中,宝兴县制定了《关于印发<宝兴县大力推进旅游业主引擎发展支持政策的实施细则>的通知》,通过劳务补贴、研学奖励等方式,助推研学旅行实践基地(营地)创建,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。
二、关于合理设计网点布局相关建议
我市按照“树立核心品牌、纵向做亮特色、横向在地联动、实施全民研学”的思路,以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为突破口,将打造一批研学基地、设计一批研学课程、推出一批研学线路、培育一批研学导师“四个一批”为着力点,统筹推进全市研学旅游工作。将持续对照《研学旅行基地(营地)设施与服务规范》,以研学旅行基地(营地)建设和研学线路打造为重点,串联研学点位并优化设计布局。重点依托雨城区大熊猫“科普”、宝兴大熊猫“溯源”、芦山大熊猫“守护”、天全大熊猫“和谐”、荥经大熊猫“探秘”、石棉大熊猫“放归”等,打造大熊猫主题研学旅行基地。依托蒙顶山、藏茶世界、牛碾坪等,打造茶文化主题研学旅行基地。依托喇叭河、王岗坪、龙苍沟等,打造自然教育研学旅行基地。依托龙门溶洞、大渡河大峡谷等,打造地质研学旅行基地。依托安顺场、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、红军村等,打造革命教育类研学旅行基地;依托各级文博场馆、非遗场所等,打造文博史学研学旅行基地。依托大数据产业园、川矿记忆、花椒博览园等,打造新兴研学旅行基地。
三、关于配强专业师资力量相关建议
我市坚持以赛促学、以赛促训、以赛促建思路,积极推动研学指导师队伍建设。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先后组织4名研学旅行指导师参加全省研学旅行指导师技能大赛,1人获二等奖、3人获三等奖;承办四川省第四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,3名红色故事讲解员参赛,1人被评为金牌讲解员、2人被评为优秀讲解员;承办四川省首届“最受欢迎自然导师”评选活动;连续两年主办雅安市“金熊猫”讲解员(导游)比赛,评选出金牌讲解员6名,优秀讲解员20名;邀请30多位熊猫文化、茶文化等方面的作家、艺术家以及非遗传承人等担任兼职研学导师。
下一步,我市将抓住“人才”这一关键因素,强化教育、人社、文旅等部门联动,通过完善机制、组织比赛、强化培训、用好激励政策等方式,共同推进研学旅行指导人才培育、建设相关工作。鼓励学科教师参与研学实践活动,将教师组织研学旅行实践计入教学工作量,推进“双师”型模式开展研学实践活动。建立人才智库,构建研学旅行人才梯队。整合社会各界资源,将专家学者、非遗传承人、博物馆讲解员、乡土能人、一线巡护员等优秀人才充实到研学旅行导师队伍。积极参加全省研学旅行指导师技能大赛,适时开展全市范围的讲解员、研学旅行指导师技能比赛暨业务培训。
四、关于科学开发课程课件相关建议
目前,我市整合推出了“我爱大熊猫自然科考”“走进国宝世界 探秘熊猫文化”“采茶知茶趣 寻源茶文化”等主题研学课程,基本形成了涵盖大熊猫、茶、非遗、红色文化、自然教育等主题课程,并策划推出跨区域、跨领域多个时间周期的研学线路70多条。其中,宝兴县与中国国家动物博物馆、上海自然圣境、四川探途等国内著名的自然教育机构开展深度合作,大力开发生态科普、自然研学等课程。持续推进“重走大熊猫科学发展之旅”“生物多样性亲子研学”“熊猫PooPoo手作”“野外科研巡护”等自然研学课程和产品。
下一步,我市将按照教育部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》,依据地方教材《可爱的四川》,指导各中小学校、基地(营地)、研学机构因地制宜做好研学课程开发,构建主题鲜明、内容丰富的研学旅行实践课程体系。同时,立足雅安本地实际,以课程建设为核心,以各学段各年级教学内容为参照,研制教案学案,分学段开发一批研学实践特色课程。重点开发熊猫文化、茶文化、自然生态、红色教育、非遗传承等具有雅安鲜明特色的研学课程体系,促进研学实践活动个性化、专业化、系统化和本土化发展。
五、关于有效形成发展合力相关建议
(一)加大研学宣传推广力度
我市积极参加四川省研学旅行推进大会、四川省研学旅行产品交流会、四川省主题研学旅游活动等省级研学专题活动。2024年2月,雅安参加四川省“多彩研学游四川”主题研学活动,作为全省仅有的2个市(州)代表之一与主会场进行直播连线,重点推介了“大熊猫溯源科考”“贡嘎少年滑雪营”“探寻鱼类奥秘—鲟鱼一生”等针对春节和寒假研学市场的主题研学课程和线路。雅安文旅视频号、抖音号,熊猫西游、王岗坪等研学机构(基地)持续发布多期研学推介视频。宝兴县对内串联熊猫古城、邓池沟、熊猫新村、大熊猫宣教中心、蜂桶寨自然博物馆等,对外串联康定、芦山、小金等,打造国道351线大熊猫奇遇大道和省道432大熊猫生态旅游风景道,加大培育和宣传大熊猫文化溯源生态研学线路。
下一步,我市继续强化线下线上宣传推广。推动教育、文旅部门、县(区)、研学机构、基地(营地)等多方联动,适时赴成都、重庆等客源市场开展线下研学实践推介活动,全方位、多维度地展示雅安丰富的研学资源和产品,为研学市场培育奠定基础。同时,将紧扣市场需求,利用抖音号、视频号、公众号等持续开展线上宣传推广。采取“走出去+请进来”方式,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发展联盟等平台,构建和利用“地+校”“校+校”“校+企”的合作模式,适时探索推动动物保护、草业、林学等专业高校师生来雅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生态研学实践。
(二)开展研学旅行基地培育建设
目前,全市已创建各类省级研学实践基地12家(教育系统牵头评定10家、文旅系统牵头评定2家)。分别是蒙顶山、碧峰峡等3个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,芦山围塔漏斗—龙门溶洞等2个全省首批地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,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等7个全省首批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。此外,2022年宝兴县大熊猫国际溯源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等3家单位入围省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(营地)创建名单。其中,王岗坪生态旅游景区研学旅行实践营地于2023年11月迎接省级现场验收,待结果公布。碧峰峡景区被评为“全国科普教育基地”“四川省自然教育基地”;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(营地)被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评定为“首批大熊猫国家公园六大自然教育基地”之一。
下一步,我市将重点提升大熊猫主题研学,统筹推进茶文化、自然教育、红色教育、非遗传承、文博史学等具有雅安地域特色的主题研学基地(营地)和拓展点位。同时,按照上级部门安排部署,推进宝兴县大熊猫国际溯源、天全县二郎山喇叭河旅游景区创建省级研学旅行基地(营地)工作。
(三)做好研学旅游规范安全工作
持续强化部门联动,按照《雅安市研学旅游工作协调专班组建方案》确定的部门责任分工,对研学旅游开展过程中的交通、住宿、餐饮、安全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管与服务。同时,按照属地管理原则,实施分级备案制度,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、事故处理、责任界定及纠纷化解等机制,确保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平安规范有序开展。